美國《財富》雜志11月4日文章,原題:印度經濟并非全球投資者所想象的對沖中國風險的選項 在印美澳日組成的準地緣政治聯盟“四邊對話機制”中,不久前印度還顯得不情不愿。但如今,它對“四國”熱情日益高漲,這凸顯對中國的擔憂。印度與毗鄰的中國存在邊界爭端,而幾乎在所有經濟指標上,印度都不及中國。
新德里轉向“四國”作為應對自信中國的對沖措施。與之類似,外國投資者似乎也開始熱衷于將印度作為防范中國風險的對沖選項。這種情緒的轉變是地緣政治和美中關系緊張的產物,也跟在華做生意成本上升、中國最近對大科技企業加強監管有關。
總理莫迪曾以印度是G20中“增長最快的經濟體”這個口號為榮。但那些令人興奮的年代已成為過去。不過,印度經濟不景氣并沒澆滅外國投資者、私募基金的熱情。他們繼續向該國的公共和私營市場注入巨資。那如何解釋印度經濟低迷與外國投資者熱情之間的明顯脫節呢?一言以蔽之,中國。
印度得天獨厚的優勢,可獲益于外國投資者離開中國。其龐大人口、不斷增長的中產和快速城市化,對渴望多元化的投資者來說頗有吸引力。然而,從歷史來看,只有最頑強的投資者才能成功駕馭印度復雜的規則和監管。印度對外國投資者來說是一個巨大挑戰。
外國投資者的浪漫之愛,必須得到印度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呼應。否則,吸收大部分新外資的仍會是越南和其他東南亞國家。在觀察者看來,今天的印度與1991年經濟改革前沉睡的印度有著驚人的相似。那時,印度被視為一只被禁錮的老虎,等待被釋放;今天,看漲印度的投資者可能抱著類似想法??蓡栴}在于,莫迪是否會打開籠子?(作者瓦蘇基·沙斯特里,陳俊安譯)
此文由 西諾網 編輯,未經允許不得轉載?。?a href="http://www.tanuoliangc.com/">首頁 > 海外看中國 » 美媒:印度經濟不是投資者對沖中國風險的選項